特斯拉专家交流20210106

专家观点

特斯拉MY这一次被广泛认可的关键在于Y的价格一步到位、足够有吸引力(和之前3阶梯式降价不同)。客观看,M3经历的一些事情是特斯拉不可控的,比如进入补贴目录、免关税,所以降价次数比较多,上一次长续航M3版本降价后舆论风向开始有变化,降价使得很多消费者选择继续观望,使得降价去刺激需求的手段失效;并且降价对特斯拉的口碑也有伤害。所以MY采取了这个定价模式,也是因为政策环境比较稳定,零部件80-90%国产化,所以一步到位定价也是合理的。

对于蔚来ES6/EC6的冲击问题,个人觉得市场有一些放大降价的短期影响。宏观对比汽车行业,应该是把新能源车放到一起对比,EC6、ES6、MY是同一个类别层次的(具备整车OTA、辅助驾驶硬件设备标配,MY每辆车有1200美金硬件成本的增加等),所以是和其他车企完全不同的宏观逻辑,BBA还是基于传统硬件配置来做BOM定价等(宝马IX3是标配的自动驾驶系统,但是EQC、E-tron是不标配的),他们没有建立车辆行驶数据的训练体系。所以EC6、ES6、MY短期内有竞争关系,网上有退单情况,确实存在,但是个人认为对蔚来的影响不会超过20-30%,比如蔚来一个月新增5-6000辆,因为MY的发布可能影响1-2000辆,这是最极限的影响,但是越往后差异化竞争体现会越明显。蔚来、特斯拉对比来看,ES6、MY长续航车型都可以到600km左右,MY的带电量更少(77KWh),百公里电耗更少,MY整车质量轻400kg,原因在于:1)MY的豪华配置较少;2)做了很多风阻优化、内部集成化(对于汽车座舱减少东西是比较难的,特斯拉在M3、MY上做的比较成功)。蔚来的优势在于诠释了品牌的豪华性:1)产品本身可圈可点,今年规划10万辆级别;2)服务能力的优势(李斌对于特斯拉的售后服务体验有比较深的感受),特斯拉目前小毛病不断,蔚来还是很重视这一块,让不接受特斯拉的人来选择蔚来。

问答

1、未来MY会不会出标准续航版本?

特斯拉在北美没有标准版,马斯克18/19年美国工况下跑过400km才会出,续航太低特斯拉就不做了,M3的标准版正好可以到400km(是特斯拉不断优化改善提升上来的),但是MY的标准版做不了。

国内市场还需要看,有人传宁德给特斯拉的铁锂升级10%,铁锂的M3是468km(NEDC),如果升级后铁锂MY在北美工况到不了400km,可能还是推不了的。MY、M3的成本在量上来之后基本一致,所以价格区间是比较拥挤的,所以即使没有标准续航版的MY不会影响特斯拉的销售策略,M3、MY的现存车型已经支撑需求了。当然,特斯拉也有一些底牌,比如长续航的M3下架,后续有可能进入30万以下。

2、MY未来的降价空间?

MY有降价空间,但是不会很大。

标准M3现在是24.99万的价格(之前内部是讨论是定在22.99、20.99万),所以还是有降价空间,预计今年会落到这个位置;但是网传的20万以内没有出现在内部讨论。未来3、Y可能还有1-2万的降价空间,基本也到达极限了。

除了降价之外,FSD半价购买、免费超充、自动驾驶增强版对于特斯拉也都是类似的降价策略,这些特斯拉也还没有开始使用。

21年有一次降价是可以预期的,最多还有2次的降价空间,特斯拉对于降价影响品牌力看的比较淡(品牌还是靠产品力支撑的),但是蔚来李斌对于降价影响品牌力看的还是比较重的。

3、MY对M3的冲击?

在美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,美国SUV的销售比例也比较大,但是从美国的情况看影响还好。

两个车差异化还可以:M3空间层面非常受限,好处在于底盘调教,底盘比较硬,方向盘转圈比较省力(一圈半打死,普通两圈半);MY特斯拉在拉大和M3的差异化,内部空间非常可观,MY的后备箱的空间要比ES6要大,符合大空间的取向,MY的底盘也比较硬。

另外,定价可以拉大差距也可以规避,但是3和Y成本一致,所以价格差别不会有太大(美国的定价差不多2-3000美金)。

4、国产特斯拉供应链的国产化水平?

现在大概80-90%的国产化水平。有一些东西要自己做,比如电机要自己做,4680电池在北美和欧洲特斯拉自己做或者松下/LG做,在中国不介入电池。特斯拉要不要自己做主要看会不会限制自己的产能,比如之前北美MX的座椅。国内要看长三角一带的供应能力。

一期二期M3、MY合计已经50万的产能,已经达到原来四期的规划产能,现在特斯拉把省出来的空间去生产超级充电了。

5、国产特斯拉毛利率水平?

MY现在的定价在40%左右的毛利率,但是现在还在产能爬坡期,毛利率有30%就比较乐观了,MY后车身一体化的压铸机12月下旬出了些问题,影响了产能爬坡节奏。特斯拉很多地方做了提高零部件共用率的动作,3和Y的零部件共用率大概76%。但是后面毛利率也不太好说,有可能还要降价去刺激扩大需求(上半年要支援欧洲,今年规划45-55万辆的产量,如果柏林基地解决不了,要上海去供。现在MY大概的订单量是9万多辆)。

M3的毛利率大概30%左右的水平。

6、特斯拉今年55万辆目标实现的可能性?

明年没有疫情比较大的影响,至少45万辆以上肯定没有问题;整个特斯拉组织结构是为了产能服务的,需求端没有问题。

7、M3铁锂版本低温下续航问题的解决?

铁锂在东北的续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,但是是不可能解决到三元的水平;比如比亚迪汉前段的续航是比较稳定的,后段是比较虚的。剩余里程是根据电压曲线变化来估算的,铁锂的电压曲线是比较平的,所以未来的剩余里程是比较难测的。

虽然铁锂存在问题,但是大家还是都会上,比如蔚来去年就开始测试catl的铁锂了,大众/戴姆勒都在说要上铁锂,铁锂未来是会广泛去采用的,主要还是三元的成本受原材料影响比较大。

8、21年国产特斯拉出口地区和技术路线?

特斯拉之前说21年国产这边10万辆出口,出口的国家就是欧洲,可能出于产能限制问题会有调配,但是主要都是在欧盟。M3、MY的标准、高性能都会有,三元、铁锂都会有,欧洲已经有铁锂过去了。

铁锂版本是特斯拉的全球战略,不会单单在中国,真正的超高镍是用在皮卡和半挂上的,铁锂是乘用车的一个重要选择,低端车只能用铁锂。

9、蔚来对于铁锂的选择?

蔚来去年测试铁锂是比较极端,三元523是70度电,用铁锂(非CTP)50度电,计划是如果换电密度比较大的情况下,可以上铁锂,但是现在铁锂目前还是有风险。

今年的应该是CTP版本的铁锂测试,电池更大一些。

10、特斯拉自动驾驶数据的存储?以及超级计算机的展望?

特斯拉数据存储在亚马逊私有云上。

超级计算机肯定会做成,不会用GPU,用FTPA专用硬件跑算法。后面小鹏、蔚来也要跟进。特斯拉表态将来除了跑自动驾驶的云算法会对外开发,特斯拉未来业务会进入到云服务。

11、宁德之前给特斯拉送三元电池,为什么一直没用?

M3/MY量产定义没有考虑去容纳VDA 590模组的设计,方形一旦拿定好的形状去和M3底盘去适配,空间利用率会比较低,所以未来需要catl去给特斯拉的底盘做定制化的模组开发,类似于小鹏那样。

12、特斯拉的自产电池规划?

电池日之前特斯拉发布了皮卡、半挂车,对电池需求特别大,通过自己布局来刺激电池产能扩张。

加州弗里蒙特有一个试制线,10GWh产能,会全面进行各类工艺的试验;21年MS/MX的该款车型去先上4680。

柏林100GWh的电池线建设计划,现在还没有开始建设。

松下建设了一条4680的试制线,投了几千万美金。

LG电池日后也和特斯拉展开了密集接触,韩国工厂做4680,供应特斯拉德国工厂。

13、特斯拉自动驾驶在国内经常出问题的原因?

主要还是因为特斯拉操作设计逻辑的问题,特斯拉是怀档,挂一次是前进挡,再一次是ACC,两次是自动驾驶;进入自动驾驶会有声音,但是进入ACC没有声音提示,车速会有自动加速到上一次ACC的车速。中国和北美的管理层都知道这个问题,在协商解决方法。

14、FSD的选装率?

全球选装率在25%,中国在两位数以下;北美特别高,其中皮卡选装率在50%以上。

15、22年产能的展望?

具体的还不清楚。MS/X在中国没有规划;皮卡在中国政策方面的因素比较大;半挂之前明确表态是北美-欧洲,中国还不确定;Model 2已经提上日程,招一个特斯拉中国的首席设计师进入2的项目,轩逸级别的小车,产能规划规模要比3/Y都要大。未来3/Y的产能估计不太会扩了,之前规划是50万辆,现在实际上已经超了。

16、特斯拉热泵车型在低温下不能制热的解决方法?

两个可能。一个是,特斯拉把冷地方的用户体验放弃掉,冷地方的加热会很慢,不是不能加热;因为2组PTC价格在1000多元,特斯拉在北美是西海岸,中国也在南方,用不到PTC,所以特斯拉把PTC拿掉是合逻辑的。另一个,特斯拉希望电机制热,电机效率可以到90%,电机产生的废热特别少,特斯拉可以把电机的效率降到50%,去产生废热;日本电装的压缩机也比较强,超低温后压缩机和电机一起制冷;硬件是没有问题的,可能是需要后续控制逻辑的改变升级去解决,有的用户在升级系统后问题也得到了解决。

发布者

刘东

联系站长:liudong@salesmarkting.com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